十月三十日
早上8:15,和妻从丽水家中出发,在高速丽水南出口会合从松阳出发的团亲们,开启日本六日游。
日本是让中国几代人感情纠结的国度。抗战时松阳沦陷,我的外公和他的父亲十多天内相继惨死于日寇之手,我的爷爷因为日寇的细菌战几乎丧命,直到去世都处于双脚溃烂的折磨之中。松阳在台的一位老将军也告诉我,他目睹小鬼子的残暴,且在和日寇交战时中弹重伤差点丢命,决意这辈子不去日本。国仇家恨让我从小就有对这个国家的不认可,所幸改革开放给中日两个民族提供了消减历史宿仇的契机。就我而言,这些年对不同路径发展的两个社会有了比较客观的思考,更是很想一游日本,幸有子侄们努力,此次终于组团成行。
中午12点,同团23位亲友在萧山机场T4航站楼聚齐。领队小金在23号门前迎进大厅,带着我们办好值机手续。之后,领队招呼团亲们围在一起说,叔叔阿姨们在日本要特别注意路上交通安全和自身活动的安全,此外一切尽可放心,日本国民对我们很友好,酒店房间会比较小但配置齐全,自来水完全达到饮用标准,社会治安良好不用担心物品丢失等等。一番介绍真切实在,恰如一股文明柔和的春风扑面而来,人未启程,心已然向往之。
团队出关的手续并无太复杂,但等候的时间有点长,大家进了候机厅,离登机时间已只半小时。趁着候机时间,百度增补了一点日本知识。日本是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,自东北向西南延伸,依次有北海道、本州、四国和九州岛,还有7000多小岛,行政区划一都、一道、两府、43县,国土面积37.8万平方千米,比云南省略小,人口12300余万,时区早一小时。这次游的是本州岛,面积23万多平方千米,1亿多人口,东京、大阪是是日本最大的两个都市圈。
飞机于下午四点起飞。升空穿出云层,只见夕阳的余晖把天空的云朵装点的绚丽多彩,机下如雪似絮的茫茫云海和西天晚霞相接,让人不禁惊叹大自然神奇的美。因为时差,天色一会儿便暗了下来。再关注机外时,已是日本国西海岸城市连绵不绝的灯海。
两个半小时的飞行,到成田机场已是东京时间7点半。排队验证进关,很快就拿到了行李,一过出口,当地导游就迎了上来。见出口不远处有小便利店,我随即去买打火机。8只一次性火机,售货小伙用手机打出货值1716元,我这第一次接触日元的简直吓一跳。转念一想,20:1,折成人民币10元多一只,虽贵一点,也能接受。
导游王姓,年轻帅气也热情,自报家门是东北人,在日本读书和做事已近十年。导游简单介绍游程之外,重点仍是强调安全和交往注意事项,印象深的是所有场所不能吸烟,除非有吸烟室或吸烟处,城市街头和公共场所不设垃圾箱,每天出游的垃圾要带回酒店处理。
一会儿就到成田空港酒店。拿到钥匙开门进去,房间果然出奇的小。两张不宽的床,中间距离只能容下一个床头柜的位置,卫生间在进门一边,大约不到三个平方米,可浴缸、洗手盆、智能马桶,洗漱用具一应齐备。仔细观察,浴缸和地面竟然连成一体,洗脸盆一边挨着浴缸,其上方的开关关联控制浴缸水流,一边安装抽水马桶,马桶靠后部位的上方是洗漱台,放着洗漱用具和吹风机一类。所有的空间得到最充分的利用,所有旅客用品整洁的无可挑剔。
下楼找地方抽烟。在一楼大堂左边餐厅一角,有一磨砂玻璃门写着中国繁体字“吃烟处”。推门进去,还要再进一道门,才是吸烟的小屋,熬了十多小时,烟瘾大的团亲早就在这里吞云吐雾了。
彩霞妹妹她们在叫出门走走,大家便相约走出酒店。酒店在东京市郊千叶县的成田市,走出酒店就是大马路,车辆来往不绝。往右手沿人行道向前走,马路两边好像是仓储、工厂一类建筑,晚上显得有些冷清。路边几个不大的停车场,写着“驻车场”字样,所有车子干净锃亮,停放的整整齐齐,就像小车交易市场,让人颇为惊叹。
回酒店后,再去吸烟室抽烟,遇到一位开旅游大巴的青年人。我递一支烟,随意和他聊了起来。他十多岁随母亲来日本,开大巴已有三、四年,加了几次薪资,现在月薪约人民币22000元,生活过得自由轻松。他说他也想回国,国内物价便宜,环境熟悉,朋友也多,但一听“内卷”的厉害就怕。在日本,社会平和,就业平衡,不用担心卷,娶妻安家,既不用买住房,也不必送彩礼,没有什么压力。
出了吸烟处,叶、徐诸兄弟和国建等已借餐厅一张桌子在准备喝酒。酒是永成、伟耀带的,下酒菜只是花生米、榨菜和一些咸、甜糕点。我去酒店小卖部买下最后8个炸鸡腿,正好一人一只,味道鲜嫩挺不错。大家频频举杯,喝的甚是开心,只是压低声音不敢喧哗。彩虹过来看我们吃鸡腿,我说给你去买一只,她说自己去就行。后来告诉我,因为语言不通,她没敢开口,叫来丹丹才买下了炸鸡翅。
回到房间,洗了一个舒服的热水澡,坐床上想,早上才从丽水出发,现在竟然在日本东京的酒店房间,真是“异域同天”啊!
十月三十一日
早上8点要出发,6:50便起床了。餐厅早餐感觉和国内相似,有肉类、烤鱼、炒饭、蔬菜、蛋羹和味增汤,只是没有煎煮的鸡蛋。餐厅一角有个不锈钢质架子,挂着一个纸牌标识“食器返却处”,让我有些惊奇。我观察了一下,小小提示,客人无不遵守,酒店恐怕因此可以省去数名服务员,日本人果然精打细算。
上了旅游大巴,一路往东京市区行驶。在我的记忆中,上世纪70年代,报纸称日本发展为“经济恶性膨胀”,改革开放,邓小平先生访日对新干线、东京立体交通、松下电器等赞不绝口,才知道我们被人家的快速发展甩的有多远。现在的东京1400万人,大东京区3700万人,是全球最重要的经济、金融和文化中心之一。东京CDP上万亿美元,银座中心商业区名扬天下,听说地铁也是全世界最拥挤的。东京原叫江户,德川幕府创造了江户时代,1868年明治维新,天皇军队击败德川幕府军,改江户为东京府,从此成了日本首都。
大巴在东京湾海边行驶,一座座钢构大桥横跨一道道伸进城市的海湾,现代化的气息浓厚,却没有想象中那么热闹繁华。我们的第一站是浅草寺,车到浅草寺正门不远处停下。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浅草寺规模颇大,呈开放式的建筑群,有大门楼、正殿等,西南角有高高耸立的五重塔,游人、香客熙熙攘攘。稍一观察,却觉得和国内寺院有些不一样,殿阁朱红色彩特显鲜艳,没有一进又一进的宝殿,供奉的观音佛像不像国内的妙相慈悲庄严,礼敬菩萨不一定燃香,游客用双手把袅袅青烟往自己脸上轻拂就是菩萨赐福。佛殿建筑不讲究高耸巍峨,却又不失圣洁庄严,这可能正是大唐遗风吧。
查考,浅草寺建于公元628年,即我国初唐时期,距今约1400年。据说两个渔民在河里捕鱼,捞起一尊5.5厘米的金观音像,附近人家便集资修建了这座浅草寺,供奉圣手观音菩萨。据说最灵验的是在佛前求签,能求得上上签的不多,应了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吧。
游览的第二站是银座。大巴停在银座大街七丁目(横向小街)桥下,导游交代大家沿大街游览,不走横街小巷,就随我们自由了。团亲们三三两两自左边人行道一路走,沿街高楼鳞次栉比,挤得中间街道显得狭小。可能因为地铁方便,车子来往并不太多,人流也不特别拥挤,感觉没有上海南京路那摩肩擦踵的繁华。走不远处就是优衣库本部,一楼两排衣物从空中下挂,不停地交叉摆动,打了最经济的广告。同行团亲说,优衣库价格适中,品位不错,但要一眼看中下单也不太容易。我们走了四五层旋转电梯的铺面,便下楼继续前行。
银座商店的高端商品和我们团亲没什么关系,再逛店铺便没有太多兴趣了。大家沿街闲逛,一路走一路取景拍照,妻不断越过行进队伍,再回头为大家拍照。大家都说能漫步银座街头,也算一生福分不浅。临中午,想找一家合适的餐厅,晶晶、敏剑,还有我,连着上了几个楼座,或者楼层没有美食布局,或者只有高档餐食,一直走到一丁目横跨银座大街的桥下,都没有找到一个吃饭的去处。
谁料还是丹丹机巧,她单独遛弯在背街小巷的十字街头找到了对过二家面馆,一家在地面层的面馆先接纳了一半人。其余人找到地下室的另一家,靠着翻译软件和手势比划,终于搞懂了客人太多要等候并分批用餐。我们点了餐,站一边等前面客人用完餐,才进到一个包间。侍应生先上了两壶开水,过会儿端来面条餐盘,有大片牛肉、鱼肉、海虾和时蔬,还有一小碗米糊和一碟泡菜。面条味道不错,每份80多元人民币,觉差强人意。吃好上到街面,对面店里先吃好的团亲已等在路边,说起面价,他们一碗40元人民币,且味道很好。
回到一丁目桥下上车,大家都有些累,车开动后就闭眼休息。大巴沿着东海岸往镰仓走,一路是蓝色的海湾,还有远处茫茫无际的太平洋。走一程进了离海边不远的丘陵山区,远远看见了富士山,它时而在我们左边,时而又在我们右边。路边不时出现一些低矮房子,显系日本的乡间农村。绕过一段山路,远处是一片广阔的海湾,车近时可见海浪一浪高过一浪汹涌扑向海滩,有几个冲浪人在浪峰间穿越搏击。忽然,一条冲浪板被浪涛掀翻,舟和人瞬间踪影不见,定睛再看时,一个矫健的身影从浪中跃出,继续驾驶着冲浪板与海争锋。
天黑下来了,车子终于停在了一家温泉酒店前。进了酒店,拿了钥匙进房住下,便匆忙去餐厅吃“温泉餐”。我和导游商量,想来一点自带的酒,导游说你们装不知道,有事让他来处理。我拿了酒,招呼妹夫、五弟和小弟找了杯子,正待打开酒瓶时,一个高个子服务员过来制止,再找导游,他也是焉了的茄子,不好意思再交涉了。
晚饭没吃好,温泉可不能不泡。徐二哥在走廊里光着头,一身浴袍拖鞋,叫大家“泡澡去”,十足一个日本大叔的样子。穿了浴袍的小弟“嘿嘿”地开心笑,一伙男士互相指指点点,你说我像,我说你像,都有点日本人样子,不禁都笑开了。
温泉在二楼,两个温泉池热气腾腾,温度高得有点受不了。国建告诉我,室外还有温泉池,空气清新凉爽些。果然,露天的温泉池空气清新,一脉温泉从高处岩石缝中淙淙流下,掺和着硫磺味的热气熏人,入池全身舒爽。团亲们正聊着天,来两个中年香港人下了池,裸身相向打个招呼,瞬间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。五弟问,香港现在好不好,两人摇头都说不好。交流一会,同感共情,一声叹息!
泡了温泉回到房间,送了酒到大哥房间,让小弟陪着喝一点。我夫妻和永成、国建开始打牌。住的房间很大,进门一米便是日式榻榻米,两个床垫在地上,一张二十公分高矮桌,日式盘腿正好打牌,妻嚷难坐,我则适应,手气也不错。
十一月一日
早餐,团亲们都吃了纳豆。导游昨天游说,日本人长寿,除了空气特别好,还有饮食“四宝”:米饭、刺身、味增汤和纳豆。纳豆富含多种维生素,能清除血管的垃圾,日本人人必吃,所以日本基本没有得心血管病的。纳豆是小纸盒装的一点小豆,打开盒封,将豆子可劲儿搅拌,就搅出黏黏的拉丝来,吃在嘴里有点怪怪的咸味。
今天首游目的地是富士山。富士山,海拔3776米,是日本最高的山峰,它是从太古时代火山反复喷发所形成锥型山体,现在看到的形状形成于一万年之前,最近一次火山喷发距今已300余年。富士山在山梨县和静冈县之间,两县各争归属,地图标识却在山梨县。
车出温泉酒店大门时,一个完全意外的场景:酒店几个服务员双手挥舞五星红旗,站在车门一边为我们送行。我心一热,立马起身建议靠窗各位挥手致意,我也站在车中过道连连挥手。心想,如果换过来,中国酒店用太阳旗为“小鬼子”送行,明天还能开得了门?
大巴在山区的车道弯曲前行,驶在一个不知名的湖边,就看见远处天边云雾缭绕,富士山就像漂浮在天空中。进入富士山范围,听导游说,道路设计很巧妙,车轮碾压有辙痕的路面,就像踩着音符,能奏出“富士山之歌”。我尝试努力感受,只能说若有若无。但眼前深秋的富士山真的美,是丰富多彩、色泽斑斓的美,赤红的枫树,碧绿的针叶松,金黄挺拔的银杏,鹅黄、浅黄、深绿、翠绿,许多不知名的树种,还有灌木、花草,铺陈着不同的色彩,景色让人陶醉。
出发的时候是阴天,这时太阳钻出了云层,阳光普照大地,富士山全貌也看的格外清晰。导游告诉我们,从远处看富士山,一年只有60天左右可以看见全貌,在近处看富士山,往往也是白云缠绕难见真容。像今天这么好的视线,真的是难得一遇,这是叔叔阿姨们积德行善修来的福报啊!大家听得开心,都鼓起掌来。
路上不时闪过“一合目”,“二合目”等木牌,问导游,才知“合目”是一个里程单位。古人攀爬富士山,为了记着里程远近,以一盏灯耗完油的时间为“一合目”,富士山分为十个合目,可因氧气和大气压的不同导致耗油时间不同,十个合目的距离并非相等。
在五合目位置,已是2700多米的山腰,最好的观赏平台。举头仰望,金黄色的树林,枯黄色的灌木渐次向山上伸展,大约不到3000米处,已是光秃秃的山体。世人熟悉的富士山是白雪覆盖山顶的经典图像,眼前的富士山却以颠覆式的铁黑色展现此时的真实和震撼。回头远眺,前方白茫茫云海翻滚,一直伸展到遥远的天边,有连绵的山峰在云海中时隐时现,仿佛神话里的仙山琼阁。
团亲们在“五合目”景区四处散开,有饱览风景的,有相互拍照的,有在“11月1日”打卡点摄影留念的,有急忙找邮局给亲友寄明信片的,团亲们一片忙碌和欢腾。妻的合影建议得到一片赞同,于是,一番招呼,好不容易才把全团集合在山坡最佳处,以金字型富士山为背景,请一位欧洲游客帮忙,团亲们留下了欢快的合影。
下山直到下吉田,这里一条小街笔直向前向上伸展,仿佛直达富士山,游人发现这一奇景,从此称为“天梯小镇”。小街看天梯,还可以在背街“吃烟处”抽根烟,是旅途的惬意。而后,大家在上吉田吃鳗鱼饭,鳗鱼不多,只很少一点点,但精致鲜美,吃得很香。
一个短程,车到“忍野八海”,这里风景如画,因富士山脉八股地下泉水涌流成湖得名,传村民饮用泉水特别长寿,又名长寿村。团亲们一路为美景吸引驻足,频频举手机摄影。路上游人如织,路边泉流清澈,淙淙水流边保留着古老的水碓,恰如江南曾经的乡村。过八海小桥,对面一带水榭下,有直径约十米,深达八米的圆井,泉水从井底泊泊涌出,其状清晰可见。人们挤挨着排队缓慢向前,在标志“忍野八海”的泉水口喝水、接水,方满意离开。
晚住爱知县的蒲郡市,这是一个海湾城市,我们到时已晚上7点多,除了酒店啥都见不着。敏剑和导游就近找到一家“金华餐厅”用餐。餐厅称“金华”,却是东北女人所开,导游一路吹嘘东北人在日本最多,“日本”是东北的第五省,看来有点缘由。餐厅搭一长桌坐了10多人,角落有一圆桌,喝酒的男士和导游一起坐了。难得这里可以喝酒,十位男士三瓶五星二锅头,五扎啤酒,大多喝的有醉态。
酒店也有温泉,喜欢的去泡了。大哥和妹妹,还有光基、金尉夫妇等照例出去走路,领略当地风情。有的团亲酒多了倒头酣睡。
十一月二日。
今是阴雨天。早上出发,沿海岸线接连跨过一座座海湾大桥,往京都方向行驶。眼前绿树掩映,沃野千里,一派田园风光。敏剑忽叫“光伏阵”,果然前边田野有大片光伏铺设,场面甚是壮观。据敏剑一路观察,无论屋顶分布式或地面集中式,日本的光伏组件铺设规范精致,质量很高。国内有专门做出口组件的,成本高,售价也高。
京都府,因京都而设,和紧邻的大阪市是日本的两府之一。公元794年,天皇迁都于京都,称平安京,是日本的历史和文化名城。京都古都模仿当时隋唐的长安和洛阳所建,以天皇皇宫中线分东京、西京。城里现存不少唐代建筑和历史遗迹,已申报成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。二战时,盟国飞机轰炸日本,梁思成先生给盟军司令写信,请求为人类保护文化,免炸京都、奈良古都,得到了盟军的认可,这两个古都得以保留,也留下了一段佳话。
历史久远的京都文化,对日本的影响十分重大。京都是科技和文化圣地,50年间出现了27个诺贝尔奖得主,最著名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就是京都人。京都文化衍生了日本艺伎,据说现在还有100多名艺伎,可惜惨谈维持,很难传承。著名实业家稻盛和夫在京都创建京瓷株式会社,他的《活法》是成功人士的哲学思考,其“成功和失败都是人生磨难”,一语惊人。
进入京都一处停车场,雨下得好大,团亲们撑着伞,随导游走过一条小道,去円山公园内的八坂神社等景点游览。日本的神社文化起源于公元前三世纪,盛于七世纪,十五世纪以来,一度成为日本的国教。现在日本有大小几十万个神社,供奉着不同的神祗,有不同的祭拜活动和意义。八坂神社供奉消灾驱邪、买卖兴隆之神,全国有三千座,这里是总本社。八坂神社7月的祗园祭,是日本三大祭之一。
八坂神社的大门楼建筑纯红色,高耸巍峨,门前的石狮子威武雄壮,只是有点橘枳不同之感。因为时间很紧,进了大门后,团亲们就各自结伴观赏。公园很大,游客不多,里面各种建筑多,神社和寺院多,历史遗迹也不少。八坂神社外,园里还有很多神社,所有神社都有巨方木或小方木搭成的“円”式建筑,这是人和仙的界线,界那边供奉神祗,供人们祭拜。大的神社有各色大小建筑,小的神社很是简单,就像国内山村的社公庙。日本佛教文化也很兴旺,园内知恩院前有块标牌,是为纪念日本“净土宗开宗850年”所设。还有一处碑记“临济宗”,可见日本佛教和中原佛教的渊源久远。
我和妻子、亲家、晶晶四人组在园内匆匆浏览,在望阙楼、建仁寺、知恩院等景点前留影。转到游人汇聚的一个热闹处,正在举行一个“结婚式”,这是大户人家十分讲究的重大仪式。场地中间是一座金字顶两层建筑、四角挑檐的楼阁,阁前高挂两层白色灯笼,不知是贺者所送还是一种喜庆装饰。阁前空地有两面直径数米的大鼓,怕淋了雨用塑料布蒙着备用。有耄耋老人已被搀扶入座,一些男士女生穿戴着古装来回走动,年轻人一式西装革履忙前忙后在做着准备。
走出八坂神社,去花间小街游览。这是京都保留的古街,都只一两层建筑的老房子,但干净、精致,石砌路上一尘不染。据说过去就像一些国家的红灯区,灯红酒绿,丰富多彩,很多艺伎馆也在这里营业,非常的热闹。街上有些冷清,挂着小红灯笼的“小田本”、“津田楼”的房子都关着门,间或走过一二个盛装和服的日本女人。
中午吃了简单团餐,随即又往下一站“锦市场”。这是中京区的一条商业街,路宽三、五米,早年间以鱼、肉和蔬菜等生鲜食材的买卖为主,现在除了生鲜、干货,还是小吃一条街,和台湾的士林街好有一比。一路逛去,两边店铺林立,招牌琳琅满目,热乎乎香鲜味飘逸满街。一些店家热情招呼游客品尝食物,不少店铺前游客排队等着买小吃,买到的就在街边一角或店堂内吃的口角留香。时而遇见穿一身和服、白袜夹着木屐,结伴穿行的青年女子,感觉温婉柔美特有味道。也有欧美女子穿着和服游览的,在西方女性立体美中添了东方柔和美。想起国内网络对同胞在日本着和服逛街的暴揍,真觉可笑可伶!
下午4点往游坐落在市东面音羽山上的清水寺。寺是日本佛教法相宗的本宗,1240多年前唐玄奘在日本的第一个弟子慈恩所建,供奉千手观音菩萨。我们沿寺前一条坡道向上走,进清水寺山门,四周绿树环抱,红叶飒爽,景致独好。清水寺主殿依山而建,殿前是大露台,采用传统日式木质结构,高出山体地面13米,用139根立柱支撑,以榫头相接,没有一枚钉子,让人惊叹匠心独具!
香客和游人络绎不绝,四人组在露台前观景拍照,只见西边天空雨收云散,一抹蓝天渐渐显现,看来我们这一行真是好运气。妻和亲家都虔诚礼拜,祷祝菩萨赐福。清水殿前靠山一侧,音羽瀑布自茂密的树林里泻出,分三股水流注入水池,三股泉水分别代表长寿、健康和智慧,游客可用长勺取泉水饮用。
回身下山时,金色的晚霞灿烂,阳光洒向露台、殿舍、满山的树林、熙熙的游客中,放眼看去,一片金光普照,让人心旷神怡。
按导游安排,下山后直奔大阪,酒店住下已是晚上近8点。徐家大哥的儿子超丰三口赶来相聚,爷爷、奶奶见了孙子拥抱落泪。听永成、彩霞说,超丰夫妻来日本近两年,目前以临时工作谋生,但10岁儿子进当地小学读书,得到极好照顾,除免费入学读书,免费供应午餐,每月还可领10000日元补助。为让孩子适应学习环境,校长亲自登门家访,并做了很多特殊的安排。
晚餐相约找日本料理,一趟日本游,这一餐应该少不得。一群人往附近找到一家日本料理餐厅,被告知人太多,没预约接待不了,只好灰溜溜找一家面馆吃面条。晶晶却是聪明,带了她妈,还有彩虹母子留下吃日式料理。她后来告诉我,虽然正宗,但档次尚在普通。
回酒店找了伟耀、国建打牌。半夜后和伟耀、永成在避难阳台抽烟,海聊。美国11月5日大选,川普能否重起,就看这一二天。
十一月三日。
早上出发,拉到市区内一家免税店购物。店在二楼,导游和店里服务员推荐的可购产品有纳豆素、酵素及其他保健品,团亲们购买力不小,导游应该满意了。我们在各个柜台兜兜转转,妻的主张下,和国建、金尉各买下了价格2500元的电饭煲。
出了免税店左边不远,跨过大马路,是道顿堀商业街。团亲们分头随意逛街购物,体验大阪风情。我们四、五人在街上走了一段,便右拐走到和商业街并行的一条河流边。河流不知是海湾还是溪流入海口改造,两岸年代沧桑的建筑群五色斑斓,水中的倒影尤其美丽。岸边开着店铺,有小道供游客踱步,很像阿姆斯特丹街上的风情。河上架着一座座桥方便来往的桥梁,在桥上看四周风景感觉有趣,可在桥下人看来桥上应该也是很美的一道风景。
正在桥上欣赏时,永成不知从哪冒出和我打招呼。心念一动,我故作惊讶,咦,你也松阳人?永成悟,是啊!真巧,在这遇上,有缘分!问,你松阳哪?永成,西屏,马房弄。我憋住笑问,西屏有马房弄?冒充!古市才有马房弄。答,对对,我是古市马房弄。我,没有吧,我就住在马房弄,没见过你呢!永成,我住弄里一段路内,你住哪?答,我住弄口第一幢,难怪没见过你,你来这旅游?一边的老三哥听我们一本正经胡侃,终于忍不住大笑起来,完了完了,我的牙笑掉下来了。永成也憋不住大笑,一行人笑出泪水来。
中午11点半,我们步行到附近一家餐厅团餐。这是一个中国女士开的两层楼小店,四人一条桌,围一个电烤炉边烤边吃五花肉。我和她商量上一点啤酒或者清酒,女人借口你们来不及,没有答应。扫兴,只能入乡随俗,坚持!
饭后驱车大阪公园。大阪城和大阪公园都关联日本一个重要历史人物——丰臣秀吉,日本战国时代的战神和英雄。他出身寒微,先做帮佣,再当仆役,继为卫士,得到领主织田信长的赏识,以忠诚、勇猛和智慧屡立奇功,逐步升为织田信长帐下主要将领,在统一日本的征战中,纵横捭阖,横扫四方,于1590年统一日本。
丰臣秀吉于1583年筑大阪城,就在如今的大阪公园。隔着宽阔清澈的护城河,对面石砌城墙雄伟壮观,气势磅礴,给人以一种碾压的震撼。公园正中入口两侧的石墙,皆由高宽达数米、重过十吨的巨石筑成,迎面正中一块石墙应该是利用原位山石凿成,平整如磨,估有百吨之重,可想当年大阪城之坚不可摧。入公园数百米,有一不锈钢质结构的正方体、中间是球形圆顶的建筑卧于地坪,这是大阪1970年举办世博会时,每日新闻和松下电器联合制作的“时间胶囊”,里面存放2098种物品,留待5000年后的人们开启。回想人类走过的5000年,脑洞放飞未来的5000年,“时间胶囊”的构思真奇妙有意义。团亲们在这里又一次全体合影,应该也是很有意义的印记。
公园中央耸立着五层八阶,高达50多米的天守阁。此阁最初建成于1607年,眼前看到的天守阁是1931年重建的,它以白墙绿瓦为底色,重要部位镶铜镀金,巍峨宏伟,十分壮观。很想登天守阁,俯瞰大阪市,可惜时间紧,要排队买门票,只好怅然放弃。
出大阪公园,在门口对面空地,有丰臣秀吉的武士铜像。这是个瘦小老儿,狭脸尖下巴,颔下一缕山羊胡子,头绾武士髻,腰跨武士刀,既不帅气,也无霸气,被人称之为“猴子”的人,居然一鸣惊天下。“人不可貌相”,用在他这里绝对极致了!
夕阳西下时,我们来到奈良市的奈良公园。车在公园内开了10多分钟,一路古木参天,森林幽深,游人和当地人不少,可见公园确实是大。车缓缓前行,路边不时有三两野鹿旁若无人,悠闲踱行。人下车时,就有野鹿过来亲近,显然是习惯了游人的投喂。一只还没长角的小鹿跑过来,永明、永成拿着饼干逗它,让“鞠躬,鞠躬”,那小鹿就一次次弯腰低头,反逗得我们一行人呵呵大笑。
林荫下是宽阔的石条参拜道,游客不时要迈上一级台阶,两边古树底下顺着山坡一路向上,摆放着层层密集的石灯座,有的字迹已经模糊,有的灯座长满青苔,这是公园内春日大社历经数百年供奉的“永代常夜灯”。春日大社始建于公元710年,供奉的是守护平城京的诸位神明。沿着参道走到山坡高处,是春日大社主殿。主殿四周的走廊悬挂着整排整排的吊灯笼,是一个鲜亮的特色。
独自一人往右边山道走,又见一些小型神社,信步走进夫妻大国社院内,有一座木结构架空的参拜台,供奉着夫妻神。一对一对青年男女排队上台,双双跪拜,祈求多福,特别虔诚状。一个年轻的秀丽女子,白衣红裙,脚踩白袜走在地板上服务,别有一番古典美。
下山正迎着夕阳,森林,草木,神社,神鹿,还有游人,都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中,显得格外平静、祥和。当年的神祗骑着神鹿来到人间,而今春日山这片土地,神祗、神鹿、人类和谐共生,是传承也在情理,这一幅共生图也是日本国的一个缩影吧。
为了明天的方便,导游事先和昨晚对换了住地,大巴拉我们到关西机场边上关空酒店入住。附近找餐馆未遇,一些团亲去吃面条,我们则到近处超市买来便当、方便面、寿司等食物。我和妹夫拿出剩下的酒、花生、榨菜等,在早餐厅找两张桌子坐下,喝了一个日本游告别酒。领队小金来敬了酒,连不敢喝酒的光基也举了杯。
十一月四日
起床洗漱后,吃了一个最简单的早餐,9点车送关西机场。关西机场是1980年代填海建设的,1990年代中期投入使用,从酒店到机场,不过十几分钟车程。车经六公里跨海大桥,在一片蓝色海洋中疾驰,不待欣赏壮阔海景,便进了关西机场。
办值机托运行李,经过安检出海关,回国的手续比出国的手续简单快捷。只是原本托运的电饭煲怕进关补税,撕了包装改为手提增加了一点麻烦。进候机楼后,团亲们利用登机前的一个小时,逛了机场的免税店,买下了一些想买来不及买的物品,聊补在日短短四天行程留下的遗憾。我和妻子在就近的免税店买了些巧克力和糖果,总算有了一点日本吃的带回家,否则可对不起小孙子了。
回国的飞机基本准时,原定12点15起飞的航班,到12点20就开始启动,北京时间1点50到萧山机场。顺利进关后反而出了一点小差错,因为帮导游带货,小弟把一个手提袋落在取行李处,彩霞陪着他交涉寻找。还没来得及取回手提袋,那边徐老二惊呼起来,他把导游带的一大纸板箱物品竟因交接差错,也落在取行李处。待到一切打理好,车子启动已近下午四点。过古市,大哥下车,经松阳,三哥、三嫂和妹妹他们下车,丽水的五人到家时已经九点多了。
这一趟亲友团的日本行,时间短暂,行色匆匆,走马看花,浮光掠影,行程太紧凑,观感太肤浅,团亲们大都“不够”,“不舍”。坐定了静下心思索,感触倒也不少。
日本国人和咱国人没有人种和相貌的差别,虽是岛国,地理山川和自然环境近似,文字基本相通,有亲近感。自觉除了出境台湾、香港,走过的许多国家,没有比这更好的感觉。团亲们遇见的日本国民文明、热情、谦和、礼让,显示的是文明社会国民的普遍高素质。永成买便当忘了自取一次性木筷,收银员竟然赶出门口送过来。日本的街区和公共场所不设垃圾箱,街上没有清洁工,人们习惯自带垃圾袋回家处理。同样,所有公共场所限制吸烟,大家也没有见过一例违规吸烟。这样的国民自觉,真的难以想象。或许,以国内的管控,有的也能做得到,即如“抗疫”。强制力虽可管控一时,然后呢?
日本已是发达的民主社会,虽和“中特”社会有意识形态、社会制度、发展道路和价值观念之争,但很明显,这样的民主社会,“复活军国主义”的担忧已无必要,它在亚洲和中国争霸也不再在一个层级。今天两国的诸多纠结,乃是历史积怨的延续,我们仇恨的对象是日寇和他们的军国主义,不应该是现在的日本国民。曾经的国民政府能“以德报怨”,争得共同发展,走进了发达世界。我们何以不能放下“仇恨教育”,增强实力成色,以睦邻友好促进富民强国?这些年不时有“爱国粉”渲染制造仇日事件,这种“爱国”,惟能误国。具大国包容的胸怀和格局,日本便有异动,又奈我何?
一路行来,日本文化受中国影响是根深蒂固的,佛教文化,儒家文化,历史发展,语言和汉字文化等等。永成和敏剑一路有所得,说日本的“八嘎”、“哪尼”和松阳的“宝界”、“拿晓”从发音和含义都有相似。究渊源,或许也有可能,即如旗袍和和服,各有各美,渊源却也一脉。着旗袍女子和穿和服女子,让我们看到的都是女性的温婉和柔美,为何必须对和服打上“鬼服”的印记?日本孩子们轻松、安全,读书的童年过得很快活,而我们的孩子,让书包和“起跑线”压得喘不过气来,为民族未来,是谁该做一些改变呢?
所谓发达社会,贫富的相对平衡,中产阶层的扩大,国民福利的均等,国民的高素质,社会的公平和包容等等,理应是主要标志。如今对比日本,咱国拿得出手的“大国重器”多了去,可这些发达社会的标志性指标,我们和人家有的一比么?中华复兴之路,不仅体现国有多强,更应体现民有多富才是!
这些杞人忧天的事,本不属于小民百姓。是次日本游都能做到文明、守规、不越矩,没有丢中国人的脸,便是团亲尊他和自尊。更深人静,发一点感慨,归结是“不虚此行,还想再行”。是谓游记!
写成于2024年11月20日